“現在買車,無論是買新車還是二手車,不再只是看車的性價比,更要看這輛車全生命周期的性價比,從而決定是否值得買,對消費者更有利。”正如北京消費者蕭先生所言,眼下越來越多的汽車消費者關注的是汽車全生命周期。
其實,“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正在成為政策導向。自7月1日國家發改委經國務院同意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來,“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作為其中重點部署的工作之一,受到行業高度關注和廣泛熱議。
《規劃》中提出,要研究制定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構建涵蓋汽車生產企業、經銷商、維修企業、回收拆解企業等的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信息交互系統,加強汽車生產、進口、銷售、登記、維修、二手車交易、報廢、關鍵零部件流向等信息互聯互通和交互共享。建立認證配件、再制造件、回用外觀件的標識制度和信息查詢體系。開展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選擇部分地區率先開展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試點,條件成熟后向全國推廣。
同時,《規劃》也強調,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會同工信部、公安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等部門組織實施。
那么,生產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是如何看“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呢?記者為此作了調查。
生產企業:倒逼企業轉型提質
汽車企業,當前正處于產業變革、轉型升級,以及新的消費市場轉換期,“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到來,車企有怎樣的感受呢?
“‘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讓生產企業更有壓力。”上汽技術中心設計師張工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以往一般都是車企設計生產整車,然后交給4S店賣車,廠家并不直接與消費者打交道,這種單向關系可以看作是一條縱向的軸線。而現在按照“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部署,車企也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建立自有的互動體系,既可以賣車,也可以直接聽取消費者、用戶的意見改進車的設計、制造環節的問題,使汽車更適合主流消費群體的消費口味,有可能形成一個立體交錯的構架。
張工表示,其實,這為當今部分車企針對主流年輕消費群體推出的“共創”新理念的實現鋪平了道路。有了政策的支持,由“共創”到下一步的個性化定制汽車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這一政策與加速汽車產業變革、適應新一代汽車消費群體的轉型升級趨勢是合拍的。
“落實‘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意味著現有的汽車產供銷體系有可能被打破,車企直接面對消費者,會找到更多商機,也可能遇到更多挑戰。”柳州某車企一位業務經理告訴記者,這對車企的設計、制造能力帶來了新的考驗,作為車企的應對之策,就是切實深入調研市場,了解主流消費群體的需求,以新設計、新技術、新工藝去加速轉型,向消費端傾斜,車企才能在轉型中獲得新的生機和活力。
“同時,‘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意味著用‘管理’之‘線’串起汽車的設計、生產、銷售到二手車交易、報廢,以及其中的關鍵零部件及零部件再制造等全部相關環節,有利于提高車企、零部件企業的設計水平、工藝質量水平。”浙江辰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工程師梁景超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作為智能汽車零部件企業,更應該與車企深化合作,改變多年一貫制的產品觀念,針對市場需求及時更新設計,強化硬件、軟件的協調性,從而提供高質量的新產品。就零部件企業而言,隨著新產品的升級,質量提升的要求,現有的生產設備、生產工藝將加速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轉變。
“其實,目前一些頭部的車企、零部件企業在硬件上具備了一定的與市場接軌、參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相關政策,一直在謹慎試探或觀望,而《規劃》的出爐,顯然有利于打破觀念上的枷鎖,推動企業加速轉型。”張工認為,作為車企,按照《規劃》的部署,要與時俱進地重新構建設計生產流程、以及品牌推廣營銷策略,誰有“先手棋”,誰就更容易掌握市場的主動權。
經銷商:有新商機也有新挑戰
隨著“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其對汽車經銷商又意味著什么呢?
“‘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經銷商帶來了新的商機,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北京朝陽區某品牌4S店經理宋軍談到,這一新政策,將推動汽車經銷環節更為開放,一方面是要將新車的信息全面數字化,為消費者提供車輛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務,經銷鏈條相對延長,也會有更多的利潤可言;另一方面,經銷商相應地要做好用戶的服務,就必須將用戶與車輛的信息進行關聯,使用數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及時提醒用戶協助進行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當然這對用戶和消費者也是有利的。在開放的環境下,車企也可以參與經銷環節,或者說“共創”、個性化定制的出現,給經銷商帶來了新的挑戰,要贏得用戶和消費者,就不僅要對車輛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清晰,也要以更加優質的服務去贏得用戶,而經銷商行業以往存在的個別坑害消費者的弊端,將難以生存。
“二手車經銷方面,推行‘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有許多事情需要去做。”北京玉泉營舊機動車交易市場的二手車商段強對記者說,這需要二手車商與廠家、4S店經銷商建立合作渠道,對車輛從產品下線、到新車銷售、保養,以及維修等環節建立完整的檔案,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憑經驗去看、去判斷車況,所以,這有利于規范二手車市場,也將對二手車市場的以次充好等不規范行為是一個很大的制約。合法合規經營二手車的商家,當然歡迎《規劃》落地。
“另一方面,新政策的內涵,其實也對二手車商的交易、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手車商呂先生坦言,以前賣二手車就是“一錘子買賣”,但是,現在二手車商要對所經營的二手車負責,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是一方面,二手車商或許還要參與二手車銷售之后相關的服務等環節,新延伸的環節既有商機,也可能有一定風險,比如目前存在的個別二手車信息造假問題,還是要從源頭上嚴格管理,杜絕這些問題,二手車才能有一個良好的交易環境。
消費者:更易了解汽車“前世今生”
作為消費者,對“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以往買新車主要是‘看’,憑感官判斷新車的種種情況,有了‘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買車將更多借助信息來了解車的情況,既避免了盲目性,也可以對一些汽車性能、車況的數據進行對比,更為直觀,可以說買車更便利、更放心了。”消費者劉先生對此感到欣慰。
“的確,有了新政策的約束,一輛車‘生命’的所有信息都能看得很清楚,有些個別4S店隨意換件、維修加價等不良現象將沒有生存空間,對于消費者肯定是個利好。”北京消費者蘇彬向記者表示。
“購買二手車,最怕的就是事故車、泡水車等有問題的車,有些車上的問題一般肉眼根本看不出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但是按照‘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規定去落實,有了系統的信息,二手車有了完整的‘前世今生’的檔案信息,消費者就很容易了解二手車是不是維修過,換過哪些零部件等情況,有利于作出選擇。”消費者陸先生向記者表示,如此一來,才能買得放心。
“有了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經銷商、消費者的高度關注,有了《規劃》的指引,有了多個主管部門的齊抓共管,汽車全生命周期管理相關工作將更容易落地,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產品需求,也將有力推動汽車產業加速轉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國市場學會(汽車)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
趙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