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源泉,也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因素。如果在退役電池報廢、回收、再利用環節掉鏈子,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也與當前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背道而馳。
第七屆中國再生資源回收產業大會將于2021年6月19日至21日在天津召開,大會期間舉辦的“廢電池回收利用國際論壇”備受業界關注。
會議期間,作為一家致力于動力電池、鋰電池梯次循環應用、拆解技術和設備研發,集先進工藝、技術、互聯網+、運營于一體的電池資源循環利用及拆解再生利用解決方案服務商,巴特瑞科技破解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瓶頸的“綠色新工藝”,尤為吸引業內目光。
逆向分解:綠色新工藝布局后處理產業鏈
有效降低能耗、減少環境污染、購車獲取補貼……同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諸多利好讓其“大行其道”。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均將發展電動車、替代燃油車作為未來發展方向,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但隨之增加的廢棄電池該如何更好地被“體面處理”,仍是再生資源利用行業亟須解決的難題。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更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有機構最新統計,今年10月新能源汽車表現強勁,批發銷量突破14.4萬輛。越來越多人開始擔心,大量退役后的動力電池該如何應對。
1塊20克重的手機電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非法拆解廢舊動力電池,背后就是土地寸草不生。因動力鋰電池里含有有價金屬元素和其對環境和安全的重要性,動力鋰電池報廢循環再生利用被國家提上日程。巴特瑞正是適時進入這一新興市場,一直致力于鋰電池的回收利用的基礎研究。
基于電池外形種類分為圓柱、方形、軟包,大小又按容量不等,組成材料十余種,為上車又經過激光焊和膠固定,其結構更加牢固不可分。為把數種材料分離開來,巴特瑞在成立之初即陸續開始研發拆解電池的工藝和設備。
作為國家標準委員會下屬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標準委員會中的標準核心起草單位,巴特瑞曾參與《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和《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等相關起草。面對鋰電池活潑的電化學性能,易造成拆解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問題,巴特瑞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歷時4年研發了一套“綠色新工藝”,電池無須放電直接破碎,從源頭避免傳統工藝下電池“放電”可能產生的電解液污染。針對電池拆解產生的有害氣體,公司還開發出“污染控制單元”,可有效實現對無組織排放氣體的收集和控制。
布局市場:萬噸自動化生產線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環保、高效、安全……巴特瑞早年研發鋰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技術,創新提出“一體三利用”即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中的一體化監控與優化利用、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技術。自此,巴特瑞進行鋰動力電池梯次應用和材料再生的技術研發與推廣,投資建廠實現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巴特瑞這一系列舉動不無理由。《規劃》提出,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而目前,我國首批投入市場的新能源車型電池即將進入規模化退役階段。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預測,2030年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
其中,2020年僅京津冀三地將有3萬余噸動力電池退役。2019年7月,工信部公布《京津冀地區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巴特瑞天津項目作為拆解回收示范項目,名列其中。
2020年6月,京津冀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示范項目——巴特瑞科技5萬噸電池拆解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憑借國內領先、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工藝,巴特瑞科技在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國內首個動力電池“帶電物理拆解”基地,打通產業鏈“最后一公里”。
“未來,巴特瑞科技將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在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部布局八大生產基地,規劃總產能達40萬噸,助力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實施。”巴特瑞科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